????江門日報訊 (記者/簡家琳) 10月21日,記者在新會駿景灣豪庭看到,小區(qū)綠化帶等公共區(qū)域布置了多個黑色桶狀“益蚊擴散站”,專業(yè)人員正往里面投放攜帶沃爾巴克菌的絕育雄蚊蛹,以生物絕育技術阻斷雌蚊繁殖鏈,從源頭降低蚊蟲密度,織密疫情防控網。
????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為伊蚊。要預防基孔肯雅熱,關鍵在于切斷其傳播媒介。近期,新會區(qū)啟動“以蚊治蚊”工作,在社區(qū)、村居等地設置“益蚊擴散站”,釋放絕育雄蚊蛹。這些雄蚊蛹羽化成蚊后會自行飛出,與野生雌蚊交配使其所產蚊卵不育,以此降低野外伊蚊密度,減少蚊媒疾病傳播風險,實現長效防控。
????“‘以蚊治蚊’是當前全球較為常見的防控伊蚊傳播疾病的方法?!睆V州威佰昆生物研究院成果應用室主任吳功新表示,“我們在每50米范圍內投放一個擴散站,每個擴散站每周投放2次蚊蛹,每次約2000只。投放后2-3天內,蚊蛹孵化,孵化后的雄蚊會主動尋找當地雌蚊交配。根據長期實驗結果,這種方法能在一個月內將當地蚊媒密度顯著降至90%以下?!?/p>
????據介紹,與普通蚊子不同,攜帶沃爾巴克菌的絕育伊蚊雄蚊以植物汁液和花蜜為食,不叮人、不吸血,因此又被稱為“益蚊”。同時,“益蚊擴散站”內雖存積水條件,但已預先投放了保幼激素,阻止積水內的蚊卵成蚊,避免擴散站成為新的蚊蟲孳生地。
????目前,新會區(qū)已在新會駿景灣豪庭、會城街道永安村等地累計安裝110個“益蚊擴散站”,有效降低蚊媒密度,為市民群眾營造安全宜居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

